架构方法

虽然系统架构构建可以采用多种路径并涉及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但要在现代 ArcGIS 架构工作中取得成功,需要遵循一些通用的关键原则。 “架构完善的框架”这一部分包括几个与软件和硬件分离、云注意事项或集成方法相关的更传统架构主题。 然而,其他主题的广度说明了企业或系统架构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架构活动的输出也发生了变化,预期会带来许多新知识、主题和考虑因素。 这些建议旨在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法基准,而不是一组具体的步骤和输出。

首先,必须采取业务优先的方法。 这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 从本质上讲,这意味着架构应主要用于支持特定工作流、业务功能或组织需要实现的成果。 不应单独关注性能、可用性、部署技术或产品扩展模块等领域,而是需要根据企业对该功能或特性的需求制定这些决策。 以这种需求驱动的方法构建的系统首先支持主要功能,然后有效地发展以提高在整个组织中的影响力和采用率。

其次,必须遵循架构开发方法 (ADM)。 存在许多不同的 ADM,并且没有单一的最佳选择,但应尽可能使架构工程与组织内的常用方法保持一致。使用与其他系统架构构建方式一致的方法将更容易传达系统需求,集成其他架构指南,并最终赢得组织其他部门的认可或支持。 这进一步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来自组织其他部门的 IT 和业务架构师共同参与。

第三,专注于灵活性设计,而不是强调完美的硬件尺寸或物理定义。 虽然硬件采购的资本支出多年来一直是工程成本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某些组织中仍然如此),但对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广泛访问降低了在架构构建阶段精确硬件承诺的重要性。 与更传统的架构相比,现在更改系统的计算、内存或存储通常更直接,并且明显更具成本效益,这表明灵活、宽松定义的硬件配置文件足以满足大多数架构的需求。 许多组织仍将寻求有关系统初始大小的强烈建议,而这些系统或应用程序仍会给这些系统带来持续成本。 总之,仔细平衡合理的初始估计与使用量增长、新功能或新用户社区带来的潜在变化是架构师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的需求领域增加了结构化架构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安全性、企业集成、数据主权或其他在更传统情况下可能并不突出的主题。 这些要求可能会对工程或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硬件选择和整体管理理念产生影响,并且与传统上推动架构选择的基于功能或性能的要求同样重要。

构建 ArcGIS 系统的其他最佳做法包括:

  • 保持敏捷 - 跟上不断变化的动态机制、设计阶段期间和之后的需求变化以及组织 IT 战略方向的转变。
  • 响应迅速 - 定期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审查架构的成功(和挑战),并提出更改建议以响应他们的请求,无论是针对新功能和改进功能的更改,还是对不需要功能的更改。
  • 有意识 - 当需要更改时,请明确影响、时间和对用户的影响。 仔细协调架构更改可以减少混乱,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信心,并增加结果成功的概率。

架构流程

在使用 ArcGIS 设计系统时,许多组织在结构化过程中都会经历类似的步骤,这通常取决于所使用的架构开发方法 (ADM)。 为了提供一些其他上下文,以下是具有一些 ArcGIS 特定细节的架构阶段示例。

  1. 建立框架和原则阶段,必须确定 ADM 以及指导设计的核心架构原则,例如关注服务水平协议 (SLA)、对敏捷或瀑布工程管理方法的预期等。
  2. 定义架构愿景可以确定将指导架构开发的关键主题,例如组织的“云优先”计划、转向其他数据库提供商或操作系统的举措,或者希望在最终系统中快速实施新功能。 此愿景开始为流程后期做出的决策和建议奠定基础。
  3. 业务架构阶段侧重于“业务”,这是一个主观术语,通常表示组织的日常运营和经营者,无论它们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机构。 此阶段侧重于现有和所需工作流和功能 - 哪些基于 ArcGIS 的组件将有助于完成工作? 此阶段还包括对业务很重要的非功能性要求,例如可用性、安全性或性能。 将业务架构的功能需求(所需的工作流和功能)与非功能需求和解决方案架构(逻辑解决方案或软件和解决方案组件)分开,对于识别这些需求之间的差距和可能相互冲突的潜在区域至关重要。
  4. 在定义这些工作流后,数据和信息系统架构阶段将侧重于支持工作流的结构,包括应用程序界面(如移动、Web 或桌面应用程序)和将支持业务数据持久性的数据结构(架构、数据模型、存储)。 在此阶段,可能会创建有关要使用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功能或存储模式的具体建议。
  5. 由于可通过许多方式部署 ArcGIS,因此技术架构阶段侧重于与实际软件规范或采购息息相关的决策和差异。 在此阶段,可能会做出有关 ArcGIS Online 和 ArcGIS Enterprise 角色的决策,或者将做出与数据库提供商、云提供商或将托管软件的操作系统相关的特定选择。
  6. 在这个目标蓝图更加清晰后,组织就可以开始规划部署、机会和解决方案,同时专注于为使用户能够使用新系统而需要进行的步骤和更改。 这可能涉及重大的组织变革、采购或增加技术人员支持,或对支持做出决策的技术进行评估。
  7. 当现有系统已用于某些业务流程时(通常是这种情况),迁移规划将有助于确保用户快速、有效地迁移到新架构。 这可能涉及以人员和流程为中心的变更管理规划,但也涉及技术规划,以顺利地转移集成、工作流甚至面向公众的内容,从而访问新架构并与之交互。
  8. 在完成所有这些规划后,通常会探讨管理的其他注意事项。 这些可能会影响新系统的使用方式,如何审查和控制对数据或应用程序的更改,以及审查、修订和实施流程如何进行,以便架构能够保持相关性、适应新要求并迅速响应用户预期。

通过结构化和精心规划的架构流程,大型和小型系统都可以精心设计、有效实施并在多年内有效维护,并随着用户和受众的变化而变化。

在本主题中
Top